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276年历史全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276年历史全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的统治到底是276年,还是277年?为什么有些电视剧和书籍里的说法不统一,比如说电视剧《朱元璋》里第22?
都可以吧。
朱元璋建明是在那年的正月初开张的。换算到公元的话是在1368年1月23日,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明算挂了,换算下是1644年4月25日。差不多是276年3个月的样子。
明朝276年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
能够存在276年,不管正面还是负面,影响可谓深远。
正面影响:①向云南地区大量移民,使得中原王朝对云南的控制力增强【唐朝后期形成的南诏、宋朝时期的大理,有脱离中原王朝控制的迹象】。。。②继元朝之后,继续对西藏进行政治影响【对青藏高原的影响不是一朝就能解决的事,这是循环渐进的过程,一旦中断就不好控制了,就像交趾一样。】。。。③各种名著出现,表明明清小说流派开始成型【明朝时期,四大名著其中两本成书,其中三本能够印出来。《四库全书》虽然齐全,但是在各种文献记载中,成书后很少提及。】
负面影响:①“八股文”被选定为科举内容。【八股文进入科举,是科举制没落的标志。所代表的程朱理学开始大行其道】。。。②废除丞相制【使得皇权高度集中,即使后面的明内阁,也仅仅相当于皇帝的秘书,皇帝个人能力的影响更严重】。。。③多次进行海禁,对外交流逐渐缺乏,国家逐渐封闭【虽有郑和下西洋,但之后就没有国家推动对外交流了,很少主动去了解外界,在史料记载里,西班牙占领吕宋岛后,明朝***居然不知道西班牙,以为吕宋就是西班牙,后来才改叫大、小吕宋,西班牙和葡萄牙来到明朝时,明朝***都不知道有这两个国家,都叫佛朗机……】。。。④重提重农抑商【代表着宋朝尝试走商业化道路失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再次占据主导地位。为后世闭关锁国提供了经济基础。】
它是中国帝制王朝的巅峰,对于周边的国家不服就战,不割地不赔款,天子死社稷!试问哪朝哪代可以做到?为什么说是帝制王朝而不说是封建王朝?因为明朝一点都不封建,文化相当的发达,中国最后一位圣人王阳明就是它文化发达开放的最好的体现。
所以,我觉得明代是中华大地上所有朝代的标杆,树在那里,前无古人!
当然,你要问我它那么牛逼,为什么还是灭亡了?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要不是朱重八的子孙后代太能作死,也就不会有后来人带来的亡国灭种之难。
文化方面:
1、一部《永乐大典》藐视群雄
2、有的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时代,“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政治方面:
明朝皇帝不务正业,为何能国祚276年?
这就得说说明朝特有的内阁制了,它能让明朝皇帝实现无为而治,就是皇帝什么都不干,国家不会瘫痪,还能照常运行。
明朝内阁制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有点苗头了,那时候朱元璋废除了宰相那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所有事都是他自己忙,有点忙不过来,就找了一些人充当参谋一样,并没有什么权力。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候,他天天忙着北伐,五次亲征,最终死在了路上,那时候又没有飞机高铁,靠的是走路骑马,慢的很,好多时间都在亲征或者亲征的路上,朝中大事小事也不方便处理,需要有些人帮帮忙跑跑腿讨论讨论,做做决策,作用变大了,依旧没有什么权力。
明朝和所有朝代一样,国家强盛之后皇帝就一代不如一代了,雄韬武略都比不过祖上了。明宣宗时期,内阁权力增大,形成了完整的办公流程,全国奏章由通政使司拢一拢,给司礼监那些太监,太监送给皇上(估计不会怎么看),再给内阁,这个时候的内阁可以商讨处理意见打个草稿,那叫草拟,再返给太监,太监给皇上,皇上看看行不行(差不多都行),行就批,不行就拉倒吧。就这样,内阁权力逐渐牛了,管的越来越多,皇上可以什么也不干,大明朝的管理机器照样运转。到了成化年间就又一样了,皇帝彻底玩起了不理朝政,一切都在内阁制的运行下平稳运行,外无强敌,也无内忧,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经济在自由发展,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这也就是无为而治!
但是皇帝也不是傻子,不会让内阁独大,在发展下去皇帝没得做了,那咋整,皇帝身边有的是亲信,那就是太监。明宣宗脑子灵光,不惜违反祖制,让太监读书写字,代替自己去批奏折,所以内阁程给皇上的草拟奏折大多数奏折由司礼监的太监决定行不行。这就形成了一种司礼监和内阁互相牵制,互相斗,谁都厉害,谁都不会一家独大!
所以明朝奇葩皇帝多,几十年不上朝,不务正业,明朝统治机器照样运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276年历史全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276年历史全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